一種現代人的新鮮病“手機依賴癥”
據媒體報道,西南大學在中心圖書館開設“脫機自習室”,學生進入此自習室須將手機交給工作人員代為保管。這個自習室開設近一周,有學生堅持了530分鐘不使用手機,但也有學生10多分鐘就熬不住了。“脫機自習”事情不大,但反映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手機依賴癥是一種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三類人。隨著手機在中國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來越多的手機持有者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離開這個"愛物兒",哪怕只是半天兒不見,也會魂不守舍,坐臥不寧。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捷的同時,也將一種"新鮮病"——“手機依賴癥”捆綁銷售給了現代人。
“手機依賴癥”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現。這些人有的希望通過手機與外界保持聯系,使自己不被社會遺忘;有的希望通過手機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維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機依賴癥”還表現在溝通多通過手機進行。比如明明幾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卻只想打手機解決問題;等人的時候不斷地打手機問對方走到了哪里。
據悉,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手機人數最多的國家。在我國特別是追求時尚的白領階層往往是頻繁更換手機或一人多部手機,是對手機最為關注的人群。加之工作壓力大,對手機的依賴性也相對較大,這種心理的不適應狀況在白領人群中的發生率也出現了增多的趨勢。此外,一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機依賴癥”的高發人群。這些人往往交際圈小,朋友少,想與外界聯系又不積極主動,只能借助于手機來排解孤獨感和證明自己的存在。還有一些人通過頻繁接電話來向別人顯示自己工作繁忙,以此證明自己在社會上的重要性,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手機依賴癥”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過多地利用手機進行溝通, “手機依賴癥”嚴重的人還會出現手腳發麻、心悸、頭暈、冒汗、腸胃功能失調等癥狀。
“手機依賴癥”是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出現的現代心理病癥,只要能夠正視它,通過一些方式去調整自己的生活就可避免或者緩解這種癥狀。(作者:黃土地)
天天勵志正能量